SATS 币和 ORDI 币的创始人是谁?比特币生态的匿名与团队叙事

 

作为比特币生态 BRC-20 赛道的两大标杆,SATS 币与 ORDI 币的创始人身份始终交织着 “匿名传承” 与 “团队共建” 的双重叙事。这一问题的答案,既折射出中本聪匿名创世理念的延续,也展现了比特币生态演化的新特征 ——ORDI 币由匿名用户首发,SATS 币则存在团队驱动与社区共创的双重属性,两者均未出现类似传统项目的 “单一创始人” 角色

ORDI 币的创始人身份至今笼罩在匿名迷雾中,延续了中本聪式的去中心化基因。公开区块链记录显示,2023 年 3 月 8 日,一个地址为 bc1p...gy06 的匿名用户首次创建 ORDI 币铭文,依托 Casey Rodarmor 开发的 Ordinals 协议完成发行。这位匿名创始人未留下任何个人信息,既未公开白皮书,也未组建官方团队,仅通过代码规则设定了总量 2100 万枚的铸造机制,与中本聪 “用技术代替个人信用” 的思路高度契合。值得注意的是,ORDI 币与 Ordinals 协议开发团队无隶属关系 —— 后者由 Casey Rodarmor 主导创立,核心维护者化名为 “Raph”,但仅提供技术底层支撑,并未参与 ORDI 币的发行与运营。这种 “技术开源 + 匿名首发” 的模式,使 ORDI 币成为纯粹的社区驱动项目。

SATS 币的创始人叙事则更为复杂,存在 “团队主导” 与 “社区共创” 的双重线索。作为比特币最小单位 “聪” 的铭文代币化产物,SATS 币的起源与 BRC-20 生态爆发直接相关。部分资料显示其由波兰开发者 Daniel Dabek 于 2020 年主导创立,核心团队包含金融与技术专家,旨在通过微支付场景拓展比特币应用边界;但更多证据指向 2023 年 3 月的社区共创模式 —— 其铸造过程持续 6 个月,通过 Unisat 钱包向全球用户开放,吸引超 3.6 万地址参与,无预挖或私募,最终形成 2100 万亿枚的总量设计(与比特币 2100 万枚形成比例对应)。这一矛盾实则反映了 SATS 币的演化逻辑:早期可能存在技术团队奠基,后期借 BRC-20 热潮转向社区驱动,当前核心开发由匿名开发者与公开团队共同推进,首席技术官李明等成员的公开背景为项目提供稳定性支撑。

两种创始模式背后,是比特币生态的传承与创新。ORDI 币的匿名首发直接呼应中本聪的去中心化初心,通过代码自治避免个人意志对项目的干预,这与 “日本中本聪集团” 等借名炒作的骗局形成本质区别。SATS 币的 “团队 + 社区” 模式则代表生态新方向 —— 既保留比特币底层安全,又通过公开团队提升合规性与落地效率,其与 Fractal Swap 等二层协议的集成,正是团队推动生态扩展的成果。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平台炒作 “ORDI 创始人是 Casey Rodarmor”“SATS 由中本聪隐秘团队开发” 等虚假信息,实则混淆了 “技术提供方” 与 “项目创始人” 的边界,投资者需通过区块链浏览器追溯铭文创建记录验证真相。

综上,ORDI 币的匿名创始延续了中本聪的技术理想,SATS 币则呈现 “团队奠基 + 社区共创” 的复合特征,两者均无明确的 “单一创始人”。对投资者而言,与其执着于追寻身份谜底,不如聚焦项目本身 ——ORDI 的生态先发优势与 SATS 的应用场景落地,才是支撑其价值的核心逻辑,这与比特币 “共识即价值” 的本质一脉相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