迅雷币:变相 ICO 的骗局延续与风险真相

 

“迅雷币” 相关的搜索与讨论,看似是关注科技企业衍生代币的投资机会,实则已踏入虚拟货币诈骗与非法金融活动的陷阱。结合迅雷 “链克” 的监管定性、2025 年 “雷金币” 传销骗局及十部委政策可知:所谓 “迅雷币” 无论是历史上的变相 ICO 产物,还是当下的仿冒传销代币,本质都是收割本金的工具,参与交易或投资终将面临资产清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危机。

一、核心真相:从 “链克” 到仿冒币,非法属性贯穿始终

“迅雷币” 的概念从未脱离非法金融活动的本质,其源头可追溯至迅雷曾发行的 “链克”(原名玩客币)。2017 年,迅雷以 “共享计算” 为名推出玩客币,通过销售 “玩客云” 矿机吸引用户参与挖矿,实质是以虚拟资产代替法币履行付款义务,构成典型的变相 ICO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明确指出,此类模式涉嫌非法集资,与后来被曝光的 “雷金币” 传销骗局逻辑同源,均无真实价值支撑。

如今市场上所谓的 “迅雷币” 多为仿冒代币,延续了非法炒作的本质。2025 年出现的 “雷金币”(Raines Coin)虽名称近似,但其 “投资 3000 元月息 460.8 元” 的高额回报承诺,以及 “经销奖”“领导奖” 等层级奖励机制,已被证实为金字塔式传销骗局,与迅雷链克的变相融资属性一脉相承,均属十部委明令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。

二、“迅雷币” 背后的三重收割套路

无论是历史上的链克还是当下的仿冒迅雷币,均通过成熟套路完成收割。第一步是科技包装造信任:借助迅雷的企业知名度,或伪造 “迅雷官方发行” 的虚假背书,用 “区块链技术”“共享经济” 等概念包装,与链克当年以 “共享计算生态” 为噱头的手法如出一辙,实则掩盖无实际应用场景的本质。

第二步是入门费与拉新绑定:仿冒迅雷币如 “雷金币” 要求投资者购买特定金额代币获取参与资格,同时以 “发展下线得佣金” 诱导裂变,这与迅雷当年通过销售矿机设置参与门槛的逻辑一致,均符合传销 “入门费 + 层级奖励” 的核心特征。2025 年就有投资者因轻信 “邀请 2 人入金享分红”,不仅自身投入万元血本无归,还连累亲友被骗。

第三步是控盘炒作或直接跑路:早期链克通过助推炒作吸引跟风,价格暴涨后因监管介入暴跌;而仿冒迅雷币更直接,如 “雷金币” 在吸纳资金后,要么模仿 STX 庄家的 “插针” 套路,通过极端行情收割杠杆投资者,要么直接关闭平台失联,资金追回率不足 5%,与维卡币 “虚假开网后跑路” 的套路高度吻合。

三、参与的必然风险:资产与法律双重失守

追逐 “迅雷币” 的风险已被监管政策与案例反复印证。财产安全层面,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链克暴跌后无数投资者亏损维权无门,“雷金币” 骗局中受害者投入的资金也因交易非法难以追回。即便未遇直接诈骗,其 “无实际应用 + 资本操控” 的特性也注定本金随时蒸发。

法律风险更不容忽视:推广 “迅雷币” 发展下线者涉嫌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,正如 “雷金币” 涉案人员已被立案调查;普通用户参与交易可能沦为洗钱帮凶,若提供银行卡接收 “收益”,还可能触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与维卡币案件中的法律风险一致。

迅雷币值得投资吗?监管定性与诈骗案例早已给出答案:这是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非法游戏。对普通用户而言,需认清 “迅雷币” 无论真假均属非法的本质,摒弃 “借企业背书赚快钱” 的幻想,远离所有相关的投资诱惑,通过正规金融渠道理财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唯一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