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比特币矿场:加密浪潮中的独特存在

 

在全球比特币挖矿版图中,俄罗斯凭借独特优势占据重要地位。自 2021 年中国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挖矿后,俄罗斯迅速崛起,成为承接算力迁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。到 2024 年,俄罗斯在全球比特币挖矿算力中的份额估计在 4.7% 至 11% 之间,2023 年底,这一份额增长至 14% 至 17%,平均运营容量高达 2.2 吉瓦(GW),2023 年全国挖矿产出约 54,000 枚比特币,价值约 35 亿美元,成为全球第二大比特币挖矿国。

俄罗斯比特币矿场多集中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,如伊尔库茨克州、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卡累利阿共和国等地。这些地区拥有低成本能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。苏联时期建设的大型水力发电站,如布拉茨克水电站,在区域工业衰退后产生大量过剩电力,使当地工业电价极具竞争力,伊尔库茨克州拥有俄罗斯最低电价。寒冷气候也为挖矿作业提供免费冷却方案,数据中心和挖矿设备运行产生的大量热量,在这些地区漫长严寒的冬季和常年低温环境下,极大降低了冷却成本,伊尔库茨克年平均气温约为 0°C,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州年平均气温更是低至零下。这种 “西伯利亚套利” 商业模式,将本地廉价搁浅电力转化为全球定价的比特币,成为俄罗斯挖矿行业根本竞争优势。

俄罗斯加密货币挖矿行业价值链涵盖多个环节。硬件采购方面,因国际制裁,全球主要矿机制造商停止向俄罗斯直接销售产品,俄罗斯矿工只能通过 “平行进口”,借助哈萨克斯坦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作为中转站进口矿机。能源采购环节,成功矿场通常与国有或国家关联能源巨头签订长期电力采购协议,如 En + 集团、俄罗斯水电公司(RusHydro)等。数据中心运营有自营挖矿和托管服务两种主流商业模式,大型运营商如 BitRiver 主要提供托管服务。此外,几乎所有矿工都会将算力接入全球或区域性矿池,挖矿所得需向金融情报部门 Rosfinmonitoring 报告,变现过程也受严格税务和资本管制规定限制。

俄罗斯政府对加密货币挖矿行业的政策态度复杂。一方面,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新税收制度,将行业纳入国家财政体系;另一方面,部分地区因挖矿导致电网负荷过重,出现季节性和永久性限制。例如,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等挖矿热点地区,因对电网造成巨大压力,政府实施禁令,仅临时禁令就释放约 320 兆瓦(MW)电网容量。同时,政府严厉打击 “灰色” 和 “黑色” 挖矿活动,“灰色” 挖矿指利用居民补贴电价进行商业挖矿,“黑色” 挖矿指直接窃取电力挖矿。俄罗斯通过提高违法成本,如将非法挖矿罚款上限提高至 200 万卢布,并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识别非法挖矿热点区域。在伊尔库茨克州,当局已识别出超过 8,000 个非法挖矿点。

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中,俄罗斯比特币矿场凭借能源和气候优势崭露头角。但在发展过程中,需应对政策变化、能源供应、市场竞争等诸多挑战,其未来走向也将深刻影响全球比特币挖矿格局 。